內容簡介 · · · · · ·
本集刊爲年刊,以學術研究爲主,收入域外漢籍中有關語言、文學、歷史、宗教、思想研究之學術論文及書評。本書論文主要涉及朝鮮、韓國、日本、越南等漢籍研究領域,具有較高的學術與資料價值。
四百多年前,越南使者馮克寬赴京參加萬曆皇帝的萬壽節,與來自朝鮮的使臣李目卒 光酬唱贈答雲:“彼此雖殊山海域,淵源同一聖賢書。”百餘年後的康熙朝中,越南使者阮公沆出使中國,再度與朝鮮使臣相逢於燕京,又贈詩云:“威儀共秉周家禮,學問同遵孔氏書。”這些在越南、朝鮮流傳很廣的詩句,表達並代表了東亞地區的讀書人對彼此共享的漢文化的認同之情。事實上,在二十世紀以前,漢字是東亞各國的通用文字,一切正規的著述,一切重大的場合 ,一切政府與民間的外交,都離不開漢字的媒介。昔人云“倉頡作書而天雨粟、鬼夜哭”,誰能說漢字的出現,在人類文明史上不是一件驚天地、動鬼神的大事呢?所謂“域外漢籍”——留存於朝鮮、韓國、日本、越南等地,用漢字撰寫的各類文獻——便是其結晶。